Date: Nov 8th to Dec 28th
周围艺术隆重呈现艺术家梁铨在上海的首次个展《经营 • 位置》(Of Distances and Dimensions),展出艺术家过去三十年的精彩创作。
梁铨是探索东西方艺术融汇的先锋。他以一种克制的热情和沉默的自信,巧妙地用中国水墨的材料和技法实践了西方抽象艺术的内核。梁铨的艺术丰富细腻,无法简单地归类。在他拼贴作品的层层叠叠之下,我们似乎可以辨认出包豪斯的徽章,茶叶的痕渍,甚至包装印刷材料洞洞纸。梁铨不仅仅在各种材料与媒介之间,更在各种美学与风格之间游刃有余地自由行走。
梁铨1948年出生于上海,上世纪80年代曾在旧金山美术学院学习过版画,这一经历对他的艺术创作有着持久的影响。他主要在二维的平面上进行创作,对空间的理解和表现直追中国风景画散点透视中三远——平远,深远,高远——的精髓。梁铨自述从祖母的木质洗衣板获得启发,是为中国绘画经典构图装裱方式之一的立轴形式。
梁铨2025年的新作《绿野仙踪》象征着他长期以来致力于使用出乎意料的材料、以近乎即兴创作的方式来诠释他对现代性和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
美国艺术家汉斯•霍夫曼(1886-1966)、杰克逊•波洛克(1912-1956)、阿格尼丝•马丁(1912-2004)、理查德•迪本霍恩(1922-1993)等人也对梁铨的创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西方艺术在梁铨作品中的显著影响主要体现于他对色彩的运用。在梁铨的作品中,明媚的色彩取代了中国水墨画的灰调子,如《一种力量》(2021)和《林中路》(2021)。他近三十年前的作品《消失的感觉》(1998)折射出表现主义艺术的影响,而《小步舞曲》(2000)和《月光曲》(2023)又从现代音乐中汲取了灵感。
梁铨自然而然地将中国水墨画的传统美学付诸于西方抽象艺术的创作中,融合了一系列的技法和风格,创造出自己的视觉语言词典。他的拼贴作品中没有具体的形象,而是充满了不同的层次,痕迹与色渍,正如抽象艺术中点线面的运用。他的造型创作以宣纸条块,茶渍和线条来完成(见《茶墨小趣》(2000)和《一封未发出的信》(2000)等作品)。梁铨将宣纸撕成条,浸泡在茶水中,再重新布置于或垂直或水平的构图中,这一过程在本次展览的重要作品《纪念碑》(2011)、《乐园》(2011)、和《绿泡泡》(2022)——中得到了极致的体现。
谢赫《六法论》中的“经营位置”完美地定义了梁铨的艺术实践信条。他在纸本拼贴作品中对构图、空间、深度的不倦“经营”正体现了他对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位置”的孜孜以求。在这一探索的道路上,梁铨从未停止前进。